近日,在“2022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光网络研讨会大会主席韦乐平介绍了全光传送网六大扩容路径:扩展频谱、提升速率、提高谱效、延长距离、多芯光纤、多纤光缆。
六大扩容路径中,对于最底层的光纤光缆基础设施,韦乐平指出多芯光纤的扩容空间有限,但是代价巨大,主要适用物理空间高度受限的短距海缆系统。而基于一缆多纤的空分复用是最现实的长期扩容途径。
针对多纤光缆,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光网络研讨会联席主席毛谦认为,多纤光缆从技术和制造的角度并不是十分困难,特别是在细径光纤出现后,多纤光缆的体积可以更小。
“不过当前运营商对于多纤光缆的需求还有多少差距仍是一个问题。”毛谦指出,事实上目前已经铺设的光缆上还有大量的光纤未被点亮(所谓的暗光纤),怎样做到不浪费又满足将来的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总监王光全表示,多纤光缆在技术上不是大问题,最关键的是维护问题。特别是多纤光缆的部署场景往往是在接入场景,维护力量不足,尤其在争分夺秒的抢修过程中,修一根光纤的时间还不如再挑一根新的光纤来的快,这也就造成了大量暗光纤的存在,芯数越多更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
另外,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王光全表示,这么多的光缆铺下去,每年还要考虑折旧成本,那么能发展多少用户,能带来多少正向效益都未可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要搞波分复用,无论是CWDM还是DWDM,充分发挥一根光纤的作用。
当然业界也在做一些网络数字化的工作,解决一些暗光纤的问题。王光全指出,但是要把无源的光纤资源“有源化”,进行动态化的管理,这个代价太大了。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光传送网室副主任李允博表示,大芯数光缆的应用,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来进行论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100G、400G等系统容量的不断攀升,反而是降低了对大芯数光缆的迫切需求。
另外就是暗光纤的问题,毕竟布下去的光纤都是钱。如何把这些钱充分利用起来,中国移动积极与业界伙伴们合作研究,并发布相关白皮书,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将光纤管理起来。例如,通过AI技术对光纤打标签,以此来检测两根光纤是否同缆,是否同沟等等,形成光纤利用率的良性循环。
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光传输研究中心总监霍晓莉表示,多纤光缆会带来运维管理上的挑战。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通过电子标签、OTDR等新技术对光纤进行管理,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成本的线性增长,纤芯数越多成本更高。如果后续有非线性的管理手段提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多纤光缆的应用。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01056159998 邮箱:itboby@foxmail.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